凯发体育官网开户平台网址哎呀…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记者 邹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席大大近日对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指出,邹碧华同志是新时期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他崇法尚德,践行党的宗旨、捍卫公平正义,特别是在司法改革中,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政法干部要以邹碧华同志为榜样,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征程中,坚定理想信念,坚守法治精神,忠诚敬业、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业绩。 邹碧华生前是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投身司法事业26年。2014年12月,他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终年47岁。邹碧华去世后,中宣部追授其“时代楷模”荣誉称号,最高人民法院追授其“全国模范法官”荣誉称号。他的先进事迹被媒体广泛报道,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 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2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报告会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亲切会见报告团成员,代表席大大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邹碧华亲属表示慰问,并颁发中央组织部追授邹碧华同志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证书。刘云山在会见时说,席大大总书记重要批示高度评价邹碧华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对广大党员干部学习邹碧华提出明确要求。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当像邹碧华那样,甘当“燃灯者”。“燃灯者”越多,我们的事业就越兴旺发达,我们的社会就越温暖如春,我们的国家就越充满光明。做“燃灯者”,就要点亮理想之光,彰显信仰力量,始终忠诚党、忠诚人民,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就要发扬奉献精神,为社会传递温暖,欢乐百姓的欢乐、忧虑百姓的忧虑,像善待亲人一样善待百姓;就要敢于担当、勤政敬业,树立问题意识,弘扬改革精神,勇于直面和解决困难矛盾,用铁的肩膀扛起应该肩负的担子。刘云山指出,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广大党员干部身先士卒、走在前列,需要大力弘扬邹碧华精神。各级党组织要广泛开展向邹碧华同志学习活动,引导党员干部以先进典型为镜,深学、细照、笃行。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要进一步挖掘和宣传好邹碧华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为时代楷模立传、为榜样人物点赞,更好汇聚团结奋进的正能量。 报告会由中组部、中宣部、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共上海市委联合举办。各主办单位负责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干部代表、中央政法系统各单位干部代表、北京市法院干警代表等约800人参加报告会。报告会上,5名报告团成员结合亲身经历,动情讲述了邹碧华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现场听众被深深打动,会场多次响起热烈掌声。
我国哪些区域适合发展猕猴桃等特色果品?莲藕、魔芋、莼菜等特色蔬菜如何布局?新形势下特色农产品怎样提升竞争力?农业部日前发布了《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13—2020年)》,将重点发展特色蔬菜、特色果品、特色花卉、道地中药材、特色水产等10类144种特色农产品,着力培植区域特色支柱产业,尽快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新华社昆明4月7日电 据云南省曲靖市政府应急办消息,7日4时50分,曲靖市麒麟区东山镇黎明实业有限公司下海子煤矿一采区发生透水事故,当班下井26人,其中4人安全升井,22人被困。
据了解,2014年,使用全国统一命题高考试卷的省份为15个,2015年起增加了江西、辽宁和山东3个省份。一些专家表示,“全国一张卷”将为后续很多改革奠定基础,如异地高考问题,打破分省凯发体育官网开户、打破录取批次、实现一档多投等。疫苗案“先行问责”应成为善治样本
“阡陌纵横,鸡犬相闻”,也许至今仍是一种对于田园风光的美好向往,藏于很多人的心底。但现实生活中,田野里纵横的阡陌似乎并不是真的那样美好。 在云南、贵州等一些地区,土地资源较少,承包到户,好坏地搭配,用田埂分界,地块就更小了。老乡们常用“盆一块、碗一块,草帽底下扣一块”来形容这种状况。田埂不大,占地不少。有卫星监测结果显示,南方的田埂在平原区占到耕地面积的10%,在山丘地区甚至要占到近30%。“看着本来可以连成片的土地,就这样浪费着,真是心疼啊!”关注农业发展的人们发出这样的感叹。 还不只是浪费耕地资源,田埂一多,其他的问题也会增加。细碎化的土地里,大型机械下不去,农业机械化程度难以提高。由于无法利用大型农机深翻深耕,为了提高产量就只能增加化肥的使用量,日子久了,不仅地力会大打折扣,污染也会越来越严重。应当说,为了减少作业的田埂,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各地都想了不少办法,以土地流转来提高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成为很多地区的首选,土地流转不断升温就是明证。 但是,打破“田埂”并非只有土地流转这一条路可选。打破“田埂”是为了实现规模经济。从根本上说,规模经济的实现可以有多种途径,既可以通过资源要素的聚集,也可以通过经营主体的联合,还可以通过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合作等。因此,实现土地适度集中,就并不意味着土地只能向少数种粮大户集中,或是一定要成立家庭农场。 而且,土地流转的现实难度在增加,也需要创新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形式。近来,经常听到一些基层干部反映,如今“搞土地流转真头疼”,而且越是在土地细碎化程度深的地区,难度越大。原因应当两方面看。一方面,依然留在农村种地的农民普遍都有着较重的恋地情结,享受到国家各种强农富农惠农政策的利好,认识到了土地的“含金量”,看好土地未来的增值潜力,不舍得流转。另一方面,不少农民对土地流转仍有顾虑。担心流转之后自己的各项权益会受到影响,该得的实惠得不到;担心流转之后找不到合适的生计,生活水平会降低。不能回避的还有,部分地方在推进土地流转过程中也的确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做法,让农民心里没底,以致他们宁愿粗放经营也不愿将土地转出。从操作层面来讲,土地过于细碎化,流转时容易出现利益难协调,一户一个价,交易成本被迫提高,也增加了土地流转难度。 事实上,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可以探索多种形式。比如可以运用合作社、股份制等形式,通过农民入股、土地托管,实现较大面积连片耕作,既能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生产效率,也可以为农民增加收入拓展空间。一想到地还是自己的,农民心也就“定”了。 各地资源禀赋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和机械化水平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选择土地规模经营的方式可以不拘一格,但必须谨记的是,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依法有序进行,同时莫要忘了把好规模经营的度。(朱隽)